
造句网zaojv.com随机好图 不显示
【致知 zhì zhī】:1.儒家哲学用语。语出《礼记.大学》:"致知在格物。"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。汉郑玄认为"致知"是使人"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";宋朱熹认为"致﹐推极也;知﹐犹识也。推极吾之知识﹐欲其所知无不尽也"。明王守仁则认为"致知"即"致吾心之良知"。参见"致良知"。相似词:格物致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知已知彼 知根知底 知彼知己 知己知彼 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 致伤
(31)儒家与道家在这第二步也是相同,儒家更进一步的典籍大多都是写人情道理教人格物致知,道家的诸多道经也都描述他们认识的天地大道。
(33)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,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.
(34)其尚致知以穷其理,力行以履其事,穷则淑诸身以及其族,达则淑诸时以其人,庶乎不负故家乔木之称,而实尽乎高山景行之道也!
(35)忽然动了动手指,略有些本能的开启格物致知小心打探四周后,倏地将双眼睁开,整个人更像是一把标枪一般昂然挺立。
(36)柳致知一时不知所措,他第一次领教了苗女的大胆,阿梨不等柳致知回答,说:“阿哥,过几日阿梨去学校看你!”。
(38)但知识产权庭分散在各地法院,在中国地方差异仍然悬殊的当下,容易导致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尽一致。
(39)原指格物致知,即穷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。
(40)其妙乃以吾神合彼神,吾靈合彼靈,儒書謂致知格物是矣。
(41)“大致知识分子掌权,常为升平盛世;藩镇跋扈,则每成割据的局面,地方有幸有不幸。
(42)在离震旦大学不远处的一家咖啡厅的二楼一间包厢中,柳致知和尤佳嘉对面而坐,桌子上两杯咖啡冒着热气,散发着一种咖啡特有的苦香。
(43)但她没有致知格物之功,“略见些风波就改了样子”,贾母说她,“若这样没见识,也就是小气了”。
(45)他们皆是某一领域的顶尖之人,像萧传香精于建筑设计,学的是格物致知之学,而萧华楼则是被当做一派掌门培养,即所谓的帝王术。
(49)只是,守仁的龙场悟道,用的还是传统的格物致知用语,还点不出“良知”。
(51)做一个有历史观的时代改革者、有实干精神的改革思想家,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,慎思笃行,行以致知,知行合一,才敢说自己摸到了“四个全面”的门道。
(52)棋艺方面,还不错,明道公有机会,不妨切磋切磋,而且,这小子常以知先行后处事,和明道公的那一句致知格物,正是不谋而合。
(53)G点的声音在刘明耳畔响起,刘明打开格物致知模式观察自己。
(54)刘明顿时感觉不妙,G点开启格物致知模式:滴滴,摆渡分身幼体。
(57)万物皆有道,格物致知,要用心去体会,去感受……